第(2/3)页 “无论如何,杨家都是她的母家。”圣人道,“她既与兄弟姊妹不合,又和夫家不亲近,那便唯有杨家会暗中给她助力。不管她到底是甚么心思,她与杨家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杨家支持她,将她养得羽翼丰满,自家的心也养得愈发大了起来。”宫中两个杨氏女,一个杨氏女之女,若非彼此不是一条心,还不知会掀起甚么风浪来。 “那叔父有何打算?继续调查此事?或是——”不知为何,李徽心里总有种紧迫感。仿佛冥冥之中有甚么神灵正在谕示,此事绝不可一拖再拖,否则必将出现波折。他与长宁公主前往太医院的时候,并未隐瞒行踪。就算将冯老太医接到濮王府养了起来,断绝了他通风报信的可能,消息亦早就传进了不少人耳中。若是有心人得知了他们的举动,亦不难猜测他们究竟在查些甚么。 “既然是天赐良机,自然不能错过。”圣人收起笑意,顿时隐隐流露出了天子之威严,一时间竟令人无法逼视,“朕行事,何须证据?只需一个契机而已。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该查的你便继续查下去。待到合适的时候,朕会让三司会审此案,你再将证人与证据都交给三司即可。” “叔父,孩儿一人……恐难以承担如此重任。”李徽毫不掩饰自己的为难之色,“孩儿毕竟年轻,许多事或许都很难顾及周全。”作为晚辈,适当地坦白示弱亦是应该的。毕竟,他确实只是个初入官场的少年郎罢了。事关安兴长公主,有些忐忑不安也是极为正常的。 圣人略作沉吟,望向他,仿佛不经意地问道:“那你想让哪位长辈来指点于你?” 李徽只当作不曾听出他的试探之意。为了越王府的宁静平和,他当然不会提起二世父李衡。原本秦家那位舅祖父亦是极佳的人选,但既然他告病已久,又何必惊动他老人家呢?而且,根据前世的经验,总觉这两位若是继续涉入朝政,定然会给自家招来祸患。 “荆王叔祖父不是宗正卿么?叔祖父亦是咱们皇家的族长,原本便有约束族人行为的责任。若由他来主持此事,岂不是正好合适?而且,这看似亦是咱们家族内之事,暂时无需三司涉入。否则,家事变成国事,事情就更复杂了。”这些年,荆王看似与圣人渐渐生了隔阂,实则不过是惑敌之计罢了。私下,也许安兴长公主早便拉拢了荆王。此时用荆王,极有可能令安兴长公主及其党羽放松警惕。 “你说得是。”圣人笑道,“朕本来便想让叔父来主持此事,不过今日正好休沐,他正在彭王叔父家中宴饮。不方便不惊动他人,朕也不好急匆匆地将他请进宫来。你便先在大理寺中,悄悄将目前所有的证据与证词都理一理罢。稍晚一些,待叔父入宫,就将证据证词都给他瞧一瞧。而后,再召安兴过来解释此事。” “原来叔父方才是在考察孩儿。”李徽松了口气,神情很是自然地笑了起来,“那孩儿便放心了。” “好孩子,你的性情确实极为稳重。看似仍有些少年意气,但甚么事能出头,甚么事不能出头,心中却自有成算。好,很好!朕对你,真是越来越放心了。”许是想起明年即将诞生的小皇子,圣人的神情亦柔和了许多。 李徽自是笑吟吟地谦虚了几句,而后便赶紧告退,立即去了大理寺。不过,路上想到荆王、彭王与鲁王三位叔祖父——尤其是彭王与鲁王,总觉得应该增派些部曲盯着他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