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据说当日众嫔妃前往安仁殿向杜皇后问安,杜皇后环视周围的莺莺燕燕,觉得宫中总算是热闹了起来,大为欣慰。然而袁淑妃却凑趣道,宫中如今远远不够热闹,待到明年,或许还会有更热闹的场景。她的言下之意,自然是明年圣人便会增添许多子嗣,众人也无不了然,均是面带喜色。此时,杨贤妃却刻意曲解她的意思,主动举荐其表妹,来自河东裴氏的贵女入宫。 “河东裴氏贵女?”甫听闻这个消息,李徽竟是怔住了,神情中带着些许怪异之色——该不会是他所想的那位河东裴氏贵女罢?! “……”天水郡王李璟也回过神来,“怎么像是在何处听过?阿兄,先前王子献不是曾说过,杨士敬那老儿想让他娶河东裴氏女为妻么?啧,怎么都是河东裴氏女?这两年河东裴氏有许多待嫁的小娘子么?” 长宁公主亦听闻过此事,当然不会像李璟那般并不多想。她难得露出了惊异的神色,瞥了自家兄长一眼:“杨贤妃所举荐的表妹,自然不会是远亲,而是其姑母所出之女。”拉拢表妹来对抗堂妹,或许是杨贤妃所能想到的唯一的破解困局之法了。只可惜,这姿态实在太过难看,生生地将弘农杨氏所剩无几的颜面撕了个干净。如今谁还会以为,宫中的两位杨氏女果真是“姊妹情深”? 李徽一时间无言以对,心中颇有些大逆不道地想道:子献的姻缘怎会尽数被叔父给夺了去?先有暗中议婚的杨八娘瞧不上新科甲第状头,主动入宫与堂姊争宠;后又有正打算提亲的裴氏女被杨贤妃荐入宫中。莫非,这便是天命?注定了子献的姻缘浅薄? “阿兄有何想法?”长宁公主见他神情复杂,只当不曾瞧见,“此举是否会坏了咱们先前的布局?若是这三个姊妹之间维持平衡,甚至是聪明些暂时放下成见,且联合起来,袁淑妃姑侄必定不会是她们的对手。说不得什么时候,她们便会算计阿娘了。” “自杨八娘入宫之后,弘农杨氏的势力分裂便已成了定局。至于裴娘子会带来甚么影响,还须得看她究竟与谁走得更近了。毕竟都是嫡亲的表姊妹,仅仅因杨贤妃举荐她入宫而与其亲近,反倒是置势大的弘农郡公府于不顾,非聪明人所为。”李徽道,又想起数日之前杨贤妃派人去往安兴长公主府一事。 莫非,这便是当时安兴长公主给杨贤妃出的妙计?但,她们又如何能保证,裴娘子必定会襄助杨贤妃,而不是转投杨八娘呢? 不过,杨贤妃也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宫中已有两位杨家女,弘农杨氏一脉自然不可能再送一人,否则在世家间的风评必会一降再降,杜皇后也绝不可能轻易容许。故而,就算二房还有几位不曾定亲的如花似玉的庶女,对杨贤妃而言亦是毫无作用。更何况,二房无一人出仕,亲家亦早已没落,无法给杨贤妃带来任何助力。 然而,杨贤妃与杨八娘面和心不合,迟早会分道扬镳甚至生死相争。到得那时候,弘农郡公府也只会支持自家女儿,绝不可能继续成为杨贤妃的凭仗。杨贤妃苦于孤立无援,自然须得替自己找个依靠。宫中那些新妃嫔的出身都抵不过弘农杨氏这样的世族豪门,而且她们也绝不可能真心实意地依附杨贤妃。与其苦心拉拢这些随时可能背叛的新嫔妃,倒不如再谋个贴心的人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河东裴氏,是她目前最好的选择,或许亦是她唯一的选择。毕竟,论起血缘,那也同样是她嫡亲的姑母所出之女。表妹与堂妹,也不过是隔了姓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