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 敲竹杠-《天兵在1917》


    第(2/3)页

    另一边李晓峰继续交代道:“对于东普鲁士,还表现得不冷不热,不要答应他们什么,也不要太过于疏远,就像钓鱼一样,多一点耐心,先放一放。”

    这种讨论维辛斯基十分清楚,一般而言这都是用来敲诈的,摆明了就是让犹太人大出血。可维辛斯基又不知道这种敲诈的底气从何而来,犹太人虽然美国之行不顺利没成果,但也不至于一夜之间就肯低三下四的求到苏联门口吧?

    李晓峰看出了维辛斯基的疑惑,慢条斯理的抽出了一份文件丢了过去,吩咐道:“这份备忘录仅限于你个人阅读,不得外传。”说完,他就让维辛斯基滚蛋了,这让后者是更加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过维辛斯基也没有说什么,他知道一切的答案都在这份备忘录中,返回了办公室之后,他打开了这份备忘录,顿时就发出了哦的一声。

    这份备忘录也没写什么特别的,就是KGB的部分英国情报摘抄而已。上面列举了英国近期的军事调动,以及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一些小动作。不过对于维辛斯基这种聪明人来说,这些就已经是最好的答案了。很显然,英国人和阿拉伯人在中东该有动作了,而这番动作是冲着谁去的,还不是显而易见。

    也就是说,接下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危险了,很有可能将面临英军和阿拉伯势力的围剿,根据KGB的分析,以当前巴勒斯坦地区犹太民兵武装的实力来说,是凶多吉少。

    维辛斯基微笑着合上了这份备忘录,将其锁进了保密柜,接下来对他这种老牌外交官来说,那真心是一切尽在掌握,就等着敲竹杠了。

    本.古里安这边也确实是着急上火,倒不是他发觉了英国人和阿拉伯人的小动作,摩萨德可没有后来那么牛逼,在搞情报上差了KGB一大截,按照正常的节奏计算,还要过几天才能知晓英国和阿拉伯的动向。所以本.古里安的着急更多的还是因为政治上的,他很清楚,自己在苏联的一言一行很快就会被英国情报和外交人员反馈会伦敦,也就是说伦敦很快就会知道继在美国受到冷遇之后,他的苏联之行也是很不顺利。甚至如果他不能很快在苏联打破僵局,英国人就该猜测苏联对犹太人的政策和态度是不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旦东普鲁士失去了苏联的支持,那后果就十分严峻了!那意味着英国人再也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可以放心大胆的在巴勒斯坦修理犹太人了,说不客气点,真心是可以往死里吊打的。

    而这对本.古里安来说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加悲剧,因为前面说了,东普鲁士已经决定了二战后的重心是巴勒斯坦,是夺回祖地,而作为一个小国,想要达成上述目的就必须获得大国的谅解。可以想象,英国人是绝对不会谅解的,而剩下的三强当中,如果美国和苏联也不谅解甚至是反对,那借给犹太人三个胆儿也不敢莽撞行事。

    实际上现在的情况就对犹太人相当不利了,三巨头中的英国是坚决反对和打压,美国是直接表示不支持,现在苏联还给白眼,基本上就可以宣布判死刑了。

    你说说,本.古里安能不着急吗?

    不过急也没用,因为本.古里安现在根本就见不着苏联能都当家做主的人,他怎么游说?更何况,游说不需要花本钱啊?看看现在的情况,明显是你犹太人恶心到了苏联,苏联决心给你一点颜色看看,想要让俄国人消气,犹太人不需要拿出诚意吗?

    什么诚意呢?自然是小钱钱,美国的犹太财团有钱啊!而苏联的战后重建,尤其是中东欧的战后重建,需要大把的小钱钱啊!既然犹太人这个冤大头自己跳出来了,为什么不宰一刀?

    反正李晓峰的设想就是敲犹太人一笔,情况是明摆着的,美国人未来在中东问题上更可能的是跟英国保持一致,不太可能支持犹太人。而犹太人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持,分分钟就会被英国吊打,所以苏联的支持可不能太廉价了,否则怎么显现出苏联支持的宝贵呢?

    实际上李晓峰已经列好了清单,需要犹太人提供大批的粮食和物资援助,而接受援助的对象主要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其中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又是重中之重。这两个国家是否保持稳定,对苏联未来在巴尔干和黑海海峡问题至关重要。而且罗马尼亚作为欧洲重要的粮食产地,在未来一两年的灾荒中会损失惨重,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维持其稳定,以便于该国尽快恢复粮食产量,这才能整体上缓解未来一两年中东欧窘迫的经济状态,至少是保证不会发生饥荒。

    可以想象,如果有了犹太人的资金,再加上李晓峰从纳粹那里搞来的财富,中东欧的经济状况比历史同期会好不少,虽然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国家的经济面貌,但是可以给苏联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理顺这一块的经济关系,避免历史上那些不太和谐的事件发生。

    当然,这也说远了。现实是先敲犹太人一笔再说。至少暂时看来本.古里安还没有完全上钩,此时的他还指望用常规手段恢复同苏联的关系,并不倾向于大出血花钱。毕竟犹太人的财富也不是浪打来的,能不花钱那最好还是不花钱。

    只不过现实是残酷的,不出钱本.古里安连苏联的核心领导都见不着,反正他抵达苏联的第二天,古比雪夫才姗姗来迟,而且这位一上来首先跟本.古里安谈的就是经济问题,而不是本.古里安最关心的巴勒斯坦问题。

    “战后的经济形势空前严峻,因为战争的破坏以及纳粹的盘剥,中东欧的经济形势相当的恶劣,而且今年的天气又十分反常,粮食可能会歉收,作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东普鲁士和苏联一样都有责任和义务做点什么……”

    其实这番话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无非是让犹太人掏腰包,但是本.古里安真心是不想掏腰包,他立刻开始打太极:“东普鲁士的经济情况就十分严峻,战争的破坏作用实在太大了,在未来几年东普鲁士都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说到这儿,本.古里安话锋一转,又谈起了中东问题:“而且有太多的犹太人现在处境十分糟糕,比如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不光经济上十分困难,而且人生安全上也没有保障……”
    第(2/3)页